「迎王」是迎接值歲瘟王之意,他是奉天帶「玉旨」下凡奏准陽介「王爺」可以「代天巡府」的神祇,
也就是說每三年一次,特准三隆宮的池、吳、朱等三府千歲,可以辦理案查出巡。
以廟會的角度看,「迎王」可視為本鄉全島性的繞境活動,其意義仍系「王爺出巡,綏靖轄域」的祈安範疇。
本鄉之「迎王」歷史已有百餘年,但王船信仰則遲至民國六十年前後才形成。
最早是漁福村的池隆宮,繼之是本福村的水仙宮與大福村的華山代天宮,唯庄廟及私祀的王船信仰,
皆因只祀不送而始終未能形成系列性的王船活動;
三隆宮則至民國七十一年建造王船之後才有王船信仰。
小琉球位於東港西南方,早期當地的王船祭並沒有製作王船,
而是在迎王的最後一天,把瘟王像送到東港,再一起乘東港的王船遊天河(燒王船)。
民國74年(西元1985年)起,三隆宮開始自建王船,從此整個王醮活動完全獨立於東港,
但祭典禮俗則大多模仿自東港王船祭。
迎王每三年一科(牛、龍、羊、狗年),約在農曆十月舉行。三年一次的迎王活動,
散居各地的鄉民都要趕回來參與盛典,
牽引王船繞巡全島,這不僅是小琉球最大的民俗節慶,也是最能凝聚全鄉鄉民向心力的一項活動,
男人不分階級都是大輦的轎班,婦女則負責煮點心供應轎班、香客午餐,
沿路都有飲料可供自由取用,遶境沿途也有辦案、封神之事,皆為本地迎王最大特色。
祭典前後九天,包括:王醮法會、遶境請水、出巡、遷船遶境、送王船、平安宴。
全站熱搜